牙齿松动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,病因不同、松动度不同,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。
正常情况下牙齿有轻微的生理性动度,主要是水平方向,也有极微小的轴向动度,均不超过O.02毫米,人们不易察觉,如超过这个生理范围,大多数是由于牙齿周围发生了病变。一般来说,单根牙比多根牙容易松动,牙根短小者比牙根粗而长的牙齿易松动。
牙齿松动最多见于患有牙周病的牙齿,这时牙槽骨吸收,牙龈萎缩,不同部位的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,牙齿松动度也不同。轻度松动的牙齿,通过进行洁治、刮治等治疗措施,大多可恢复正常;中度松动的牙齿,在经过治疗后,如仍妨碍咀嚼或不适,可与邻牙一起用牙周夹板固定,使一组牙共同承担咬合力,降低松动牙的负荷,使之行使正常的咬合功能;重度松动的牙齿,也就是牙齿无论在上下左右均明显松动,这时多需要拔除患牙,避免加重邻牙不必要的负担。
咬合创伤可使牙槽骨发生垂直性吸收,牙周膜间隙呈楔形增宽,造成牙齿松动。经过调整咬合,过大的咬合力消除后,牙槽骨可自行恢复,牙齿动度恢复正常。
急性根尖周炎或牙周脓肿时,牙根尖周炎症渗出,使牙齿有明显浮出感,牙齿松动明显,经过适当治疗后,炎症消除,牙齿可恢复稳固。
牙齿受到急性损伤时,如外力碰伤、咀嚼硬物,可造成牙齿松动,患牙可有伸长不适感。这时应对患牙进行固定,1"---'2周内应使患牙休息,必要时可进行调合,以减轻患牙的咬合负担。一般2周后,牙齿多可恢复正常。
其他如生理性(乳牙替换)或病理性吸收(如囊肿或肿瘤压迫等)也可使牙齿松动。妊娠期、月经期及长期服用激素类避孕药的妇女,可有牙齿动度增加。